四月外貿數據出爐,出口增速下降10.8%,解讀來了!
最近,各地陸續發布了1-4月的進出口數據,相較于第一季度的猛增,4月份的整體表現呈下降趨勢。
總體來看,進口增速持平,出口增速下降10.8%。
在如此消極的大環境之下,外貿行業會走向何方,外貿人又該如何行動呢?
一、4月外貿數據分析
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其中,出口6.97萬億元,增長10.3%;進口5.61萬億元,增長5%。
單看四月數據,根據格蘭德官網提供的數據,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496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進口2225億美元,較3月同比增速持平;出口2736.2億美元,與3月同比增速下降10.8個百分點至3.9%。
在出口產品方面,鞋靴、陶瓷制品、鋼材、手機、集成電路等出口額增速均明顯高于出口量增速。
而根據各地發布的數據來看,1-4月進出口總值突破萬億元的省市有5個,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如果從出口方面來看,今年前4個月,我國出口6.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
4月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放緩,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多點散發的疫情擾動影響,全球需求趨緩,產業供應鏈受阻,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量普遍下行,致使外貿出口量有所回落。
而中國國內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意愿的持續低迷,也為穩預期、穩增長等市場發展帶來挑戰,疊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素,也同時抑制了國內的進口傾向。
二、重壓之下,仍有高光
雖然我國四月份的進出口增速放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外貿前進無門。相反今年前四月的成績還有不少亮點和高光存在。
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遠高于整體增速
盡管4月外貿的進出口數據有所放緩,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成績仍舊亮眼。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東盟、歐盟、美國為前三大貿易伙伴,其中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84萬億元,增長7.2%;與歐盟貿易總值為1.73萬億元,增長6.8%;中美貿易總值為1.56萬億元,增長8.7%。
同時,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前4個月的進出口總額也達到了3.97萬億元,增長15.4%,遠高于進出口的整體增速。
2.個別地區,漲幅明顯
以廣東省為例,今年前4月出口同比增長了5.1%。與2、3月相比,4月,廣東外貿扭轉了此前連續2個月下降的趨勢,其中出口4504.7億元、增長13.3%,恢復明顯。
今年前4月,廣東出口機電產品增長3.1%,占出口總值的68.1%。其中,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明顯高于機電產品平均增速:出口電動載人汽車增長1.4倍、電腦增長37.4%、鋰離子蓄電池增長38.1%、機床增長12.6%,出口集成電路、電工器材、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分別增長7.1%、12.7%、18%。
除廣東外,還有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均在進出口貿易商有不錯的表現。
三、外貿人如何用行動自救?
在整體不景氣,部分有亮點的情況之下,中國外貿人應該如何主動出擊。信仔給大家提供2個建議:
1.積極發揮國家政策優勢
為幫助外貿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繼多項加快出口退稅的政策出臺后,國家再次在政策上加碼,包括力保訂單,穩定重點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進出口,對重點外貿企業在生產、物流、用工等方面給予保障;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提高作業和通關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裝備和產品運輸;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信貸投放等。
與此同時,防疫政策也在優化,通過精準的防疫政策以及覆蓋多個環節的穩外貿措施將進一步為中國外貿平穩增長提供助力。這些都是外貿人需要密切關注的政策,因為其中的政策用好了可以切實給外貿企業帶來實打實的利益
2.積極利用自貿協定的優勢
上文提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增速遠高于平均增速,這就代表著這些國家的市場活躍值得外貿人主動出擊進行開發。
除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今年一月正式生效的RCEP協定,該協定制定了史無前例的關稅減免政策和原產地規則,其成員國是外貿人下一個必須發力的重點市場。
這也提示外貿人要注意的方向其實是區域合作緊密、貿易多元共進的國際市場布局繼續優化,但是如果想要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可以借助格蘭德找客戶獲取海外采購商名單完成精準獲客。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商務部已經表示,將千方百計助力企業搶抓訂單、開拓市場,一方面辦好、用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拓寬企業接單渠道;另一方面,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對接海外買家。
剩下的就看外貿人如何在逆境中求發展,在風險中抓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