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農業貿易
原標題:RCEP助中國農業貿易走向“星辰大海”
先看一則重磅消息:日前,中國政府已正式核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按規定,RCEP全面生效需15個成員國中至少9個成員國批準,即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
中國邁出的關鍵一步,表明RCEP距離生效實施又近了一步。
再來看一個微鏡頭:作為中韓文化交流熱門博主的韓國青年小方,近日在網絡上發布了最新一期視頻作品《韓國農產品怎么賣》。視頻中,小方的媽媽向中國網友一一介紹折算成人民幣的韓國農產品售價。“700克小番茄40元,500克豬肉80元,170克牛肉130元……特別是對三餐都離不開泡菜的韓國人來說,若遭遇大白菜減產,一顆大白菜賣100元都算便宜的!”小方媽媽直呼受不了,“好在這些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大白菜,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們市場供應。”
吃飯問題,世界一同;柴米油鹽,世人關切。農產品在各國間的貿易流通,使其成為全球商品貿易中最活躍、最重要的門類之一。
RCEP的問世,標志著當前全球涵蓋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誕生。待協定正式生效后,締約方之間90%的貨物貿易將逐步或立即實現零關稅。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在保持農產品適當進口的同時,也將推動更多“中國地產”打入國際市場。
面對機遇和挑戰,對標“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外貿外資穩中提質”,中國農業貿易在RCEP所構建的“星辰大海”中將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外貿農企該如何應對?
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迎來利好
“對中國而言,RCEP建成了首個中國參與的超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給中國未來的大型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和建設樹立了標桿,其積極效應超過了任何一個當前中國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說,“從中國-東盟自貿區(FTA)到RCEP,中國農業對外開放不斷突破。”
“對中國農業來說,RCEP的簽署毫無疑問將帶來利好和發展機遇。”李春頂認為,協定成員中,東盟、日本、新西蘭等都是重要的農業區域組織和國家,中國與上述區域組織、國家等農業經貿合作發展空間巨大。
“RCEP的實施將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同時協定引入的外部市場競爭,也有利于倒逼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重塑農業區域內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強中國與協定成員國之間的農業貿易、投資和國際合作。”李春頂說。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RCEP成員農產品總產量占世界的20.1%,是世界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市場。中國、新西蘭、日本等都是傳統的農產品貿易大國,東盟國家大多數都是農業資源豐富的國家,是世界重要的大米、水果、棕櫚油、咖啡、水產品等主產地。
“在RCEP集聚的龐大市場、雄厚資本、先進技術等有利因素的積極推動下,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區域內國家農業發展,都將步入全新的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李春頂說。
加速中國農產品貿易和投資升級
“RCEP的達成將推動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包括農業在內的相關產業和企業將在RCEP框架下重新組合,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李春頂說,各協議締結方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限制與取消政策,將推動成員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促進各協定成員國間的農產品貿易。
在貿易關聯度上,RCEP成員中的東盟十國、新西蘭等都是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日本、韓國等則是中國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
在投資領域,15個成員國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對農業、林業、漁業等非服務業領域投資做出較高水平開放承諾,這將有利于促進中國與成員國間的農產品貿易、農業投資以及農業國際合作的發展。
《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分析報告(2018年度總篇)》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速高于全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速,其中RCEP締約國是中國農業投資的重要區域,對外農業投資流量最大的是泰國、新西蘭等國,投資存量最大的是新加坡等國。
“由此可見,中國與RCEP締約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投資合作關系長期緊密,且總體規模持續增長。在這一基礎上,中國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投資將加速升級,而中國農業在市場、資金、技術、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優勢,也將帶動整個RCEP在農業經貿領域的合作,朝著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發展。”李春頂說。
吃透規則助航外貿農企“出海”
RCEP來了,中國外貿農企該如何加快適應?如何讓更多中國農產品加速“出海”?
中國農業大學針對RCEP生效后所做的一項模型推演顯示:中國農產品消費福利將提高0.031%,農業產值將增加0.168%,農業就業將增長0.165%,農產品出口將提高0.996%,農產品進口將增加1.027%。
模型預測得出結論:在進出口兩個維度上,RCEP總體上將給中國農業和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空間和機會。
一直以來,不少發達國家的農產品都高度依賴進口,且對外征收高額進口關稅,待RCEP生效后,將逐步或立即實現零關稅。以中日貿易為例,日本將對中國出口的約五成農產品逐步取消關稅,這就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對日出口量或將大幅增加。此外,中國對韓國出口大白菜、白蘿卜等蔬菜,對日本出口西瓜、葡萄等水果,對新西蘭等出口生姜等調味品,都或將迎來更大商機。
如何抓住商機,拓展國際市場?業內人士認為,是提高農產品質量。農殘的把控或將是未來中國農產品出口中最重要的風向標,直接決定了出口農產品能走多遠。
不僅是出口,國內消費者也在追求更高品質的農產品。因此,從田間地頭到生產加工等各環節,提高農產品質量都是永恒法則,不分國別;質量越高,把控越嚴,產品就離市場和消費者認可更近一步。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黨委書記、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看來,各地要依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動外貿創新。
企業一頭連市場,一頭連農民。莊芮認為:“各地要加強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信貸支持,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今后,在保持適度進口的同時,要加大對國際農產品市場需求的研判與國別分析,繼續鞏固和擴大對日韓、東盟等傳統市場出口規模,挖掘和拓展更多國家市場。”莊芮建議,當前,企業要用好中央和地方各種紓困政策,著力培養并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長遠看,要結合數字經濟和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轉型升級,擴大農產品出口份額。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各方要吃透RCEP規則,特別是相關部門要抓緊就RCEP對中國農業貿易可能產生的影響早做研究、拿出預案,維護農民利益,助航企業“出海”。
編輯:董雨吉
稿件來源:人民政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