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大好!RCEP生效對中國進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的影響有多大
RCEP即將正式生效”,是近期外貿圈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怎么在這一波新的浪潮中抓住機會,完成市場開拓和企業發展,是所有外貿企業所期待的。尤其是涉及到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和電商,要如何抓住機會呢?RCEP對進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做出了針對性規劃,又將對進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行業產生什么影響呢?
一、RCEP對跨境電子商務的規劃內容
RCEP的第十二章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章節,其中列出了很多鼓勵締約方加強電子商務方面合作與交流的條款。分別從貿易便利化、為電子商務創造有利環境、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與合作和構建電子商務對話與爭端解決機制四個方向對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指示。
RCEP針對電子商務中的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消費者線上保護、線上個人信息保護、國內監管框架、海關關稅、透明度、爭端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
二、為跨境電商及貨物進出口創造的有利條件
1.關稅、壁壘的取消
在關稅下,目前中國的產品其實已經很難再有價格優勢。尤其是日本亞馬遜賣家,直接通過產品的售價來收取,無法低報。而RCEP成員國承諾十年內降至零關稅,成員之間的貿易將會更加自由。這也就代表著產品成本也會隨之降低,中國產品會再次在海外市場獲得價格優勢。
2.物流時效提升
有了前面關稅壁壘取消的基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必定會更加頻繁,以此倒逼運輸業的改革,時效必然會有極大提升。RCEP還規定,應當為有效率地放行貨物而采取或設立簡化的海關程序,以便利各國之間的貿易。如此一來,物流的通關效率便會大幅度提升,跨境物流的時效性也將隨之提升。
3.助力品牌化建設
要想在跨境行業站穩腳跟,品牌化和本土化是繞不開的兩個話題,但是大量的資金投入勸退了很多人。而通過RCEP,區域內國家規則可被統一,進入一個國家等于進入了整個區域,這樣的投資回報率更高,也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品牌化建設,有利于中國品牌集體出海。
4.推動商業基建
我們不僅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也有不俗的成就,在未來的日子里,出口的產品不再局限于制造業產品,還將有很多高新技術走出國門。如當前國內企業在東南亞地區建立的支付物流和倉儲都將獲得大發展,而這一大批電商基建又會反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以及大批進出口企業,為其創造更好的運營條件。
三、對進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行業的影響
1.貨物貿易便利化
RCEP統一了區域內的規則,解決了國際貿易最大的痛點之一:每個國家之間的政策,條款,原始產地證明都不一樣,不認可。RCEP統一了區域的規則和條款,無論是出口到區域內的國際還是投資到區域內的資本,政策更穩定,提升投資出口價值和效率。
其次RCEP大力推廣無紙化貿易,通過電子形式提交貿易管理文件,這樣最大程度的推動了貿易便利化進程,RCEP也強調了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的重要性,在區域內認可電子合同,電子簽名,這樣大大推動了貿易便利化的發展。
2.企業運作成本降低
根據協定,RCEP各締約方之間采用雙邊兩兩出價的方式對貨物貿易自由化作出安排,協定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承諾立刻將關稅降到零或過渡期降稅到零,自貿區內有望在較短時間兌現所有貨物貿易自由化的承諾。
RCEP關稅減讓對外貿企業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原材料、資源品進口成本降低,企業封裝加工后的產品報價比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更具優勢,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此外企業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拿到海外商品,同時還能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將中國商品輸出至海外。
3.加速進出口企業和跨境電商轉型升級
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B2C模式上,但其發展仍然面臨地域文化差異、物流配送難、支付信任以及寬帶成本和網速限制等現實問題。RCEP的簽署,對于上述問題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路徑,完善跨境電商促進政策,支持跨境電商發展,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都是可行之策。
伴隨著RCEP的簽署和生效,國內進出口貿易和跨境電商市場將會從野蠻生長逐步轉向規范發展,并圍繞跨境服務形成一個緊密的生態鏈和服務鏈,將會繼續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和跨境電商的轉型升級。
當然,不論是進出口貿易還是跨境電商,其實在RCEP生效后都會遇到新的挑戰。不論是快速在區域內找到新的客戶,還是針對產品找到合適市場,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都是事關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時候,企業需要的其實是專業的市場調研和開發工具,格蘭德找市場和格蘭德找客戶就能很好解決這兩個問題。一個能通過HS編碼快速獲取產品的還是貿易數據,確定市場情況;一個能利用國別+HS編碼快速輸出采購商名單,一鍵獲取海外采購商聯系信息,直接幫助企業高效率打開海外市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RCEP協定的內容也只是做出綱領性的指導和規定,具體要如何操作和運行,其實還是離不開企業自身的摸索和實踐。說到底,機會面前人人均等,能否抓住這次的先機,拔得頭籌看的還是企業自己的作為。提前準備,精細布局,才是當前各企業企業所應該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