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市場存在的風險是什么

俄羅斯市場存在的風險如下:一.立法層面風險;二.執法層面風險;三.商業交易風險;四.綠色壁壘風險;五.制裁風險。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
俄羅斯市場存在的風險是什么
一.立法層面風險
俄羅斯海關權限極大,進出口商無法對俄海關做出的決定提起申訴。俄羅斯海關根據《海關法典》作出的行政決定,往往不公開發布。《海關法典》也未提供司法審查的權力,無論進口商還是出口商都無法對俄羅斯海關做出的決定提起申訴,從而導致俄羅斯海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二.執法層面風險
進口商品常常滯港,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實施通關特別處理。俄羅斯法律調整頻繁,執法透明度低,不同地區和口岸在進口通關、海關監管和估價方面差異較大。加上相關法規變動頻繁,缺乏合理過渡期,導致進口商品常常滯港。甚至,為了整頓“灰色清關”,俄羅斯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實施通關特別處理,加大中國企業對俄貿易成本。
俄羅斯存在“灰色清關”現象,根源在于當年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急需進口大量便宜貨品。鑒于俄海關清關手續煩瑣,為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這些公司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托運的關稅形式清關。后來,此清關方式被推廣到海運、鐵運和汽運,統稱為“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提高了交易速度,但因其實際稅額僅相當于正常稅額的30%至50%,貨物出境后,中國客商往往拿不到通關手續,海關、商檢、產地證明等必要文件更無從談起。一旦“灰色清關”商品被認定為非法入境商品,遇到稅務檢查就會面臨罰款、沒收貨物等處罰。
三.商業交易風險
俄羅斯有一些不存在業務、生產、運營或是實際經營,只有注冊信息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名稱、地址、股東、注冊時間、注冊資本等信息都與真正的企業無關。在俄羅斯,購買注冊公司非常容易,而且注冊公司的成本也非常低廉,所以注冊公司成為了一種投機和詐騙手段。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現象開展虛假貿易,騙取國內出口商的貨物,損害了外貿公司的利益。外貿人一旦遭遇此類詐騙,往往面臨貨款兩空局面,因此一定要多做背調。
現階段,俄羅斯企業、產品、銀行等主體正面臨著嚴重的國際制裁,不少款項流動受到顯著影響,外貿人如果有收款需求,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找格蘭德外貿平臺的客服進行咨詢。
四.綠色壁壘風險
中俄兩國法律對環保要求差異較大,很多商品因為不符合俄羅斯環保標準而被拒之門外。2007年,俄羅斯曾經禁止中國玩具在俄銷售,理由就是這些玩具可能不符合俄羅斯環保標準。因此,合同中應寫明要出具合格證和合格標記,產品合格證應與貨物海關報關單一起向海關出示。
五.制裁風險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收款面臨巨大風險。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多家銀行及其子公司已被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俄羅斯多家銀行也被列入了“特別指定國民名單”(SDN List)及歐盟金融制裁綜合名單等黑名單。
如果俄羅斯的企業涉及到相關制裁,需確認該清單是否具有次級制裁的效力(清單中標注subject to secondary sanctions),如有次級制裁的效力,相關公司會因與被制裁公司交易被采取相應措施,包括被列入SDN名單、拒絕高管進入美國、禁止進出口特權以及禁止使用美國金融系統或特定服務等措施實施制裁,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中國公司與俄羅斯相關公司交易也有可能被采取制裁措施。
此外,涉及半導體、工程服務、航空航天、量子技術、先進計算、能源化工、礦產的企業,如存在涉俄出口貿易,應持續性關注境外主要經濟體涉俄制裁措施,全面分析、評估涉俄貿易風險。
以上便是俄羅斯市場存在的風險是什么的介紹,希望能幫到廣大外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