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質量風險管理
企業質量風險管理是一個組織機構為識別、量化和降低會影響質量的產品、操作、供應商和供應鏈的風險而創建的合作解決途徑,其集合了領導力、業務流程、文化和技術能力。目前眾多企業運用風險管理的方法,正確識別、評估并科學控制質量風險,達到降低質量風險的目的,但仍有相當多的企業未真正樹立風險意識,未在企業內建立并實施系統的企業質量風險管理。結合一些企業的風險管理實踐,在這里淺談企業質量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
質量風險管理系統應當保證根據知識和工藝的經驗對質量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控制應與最終保證質量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的目標相關聯;質量風險管理過程的投入水準、形式和文件應當與風險的等級相當。企業質量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包含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以及風險評價四個方面的內容。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風險管理部門運用一定的方法,系統地、連續地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分析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的行為。風險識別包含感知風險和分析風險兩個環節,感知風險就是要了解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或可能發生的事故;分析風險就是要分析引起風險事故的各種因素。
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分析和評估。在進行風險衡量時應該特別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少;二是風險產生的后果是什么。對于風險衡量,要重點監控工藝質量,吸收各方面專業人士組成評估團隊,團隊的負責人應對質量風險管理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并能夠協調各專業的工作。風險衡量是對于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風險性評估,應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常根據該風險事件的嚴重性、發生概率和檢測概率進行匯總分析。
風險控制
風險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盡可能將風險損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管理者在進行風險衡量后,可以分析風險是否在控制之中,風險發生的概率是否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控制的四種基本方法是: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
風險評價
在風險控制分析之后,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對風險控制的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觀察系統是否有超出當時風險衡量所在狀態的情況,是否有必要通過技術改進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風險。企業應該建立年度的風險審查制度,全面、系統分析一年來的產品質量各項指標以及風險控制情況,總結偏差特點和趨勢,建立風險降低的改進計劃。此外,企業還應該在原料產地或輔料發生變化、工藝或設備發生變更、法律法規或技術要求發生變更、企業的管理層或客戶提出對質量更高的要求時,對質量風險進行再評價。
在完成風險識別、衡量并采取相應控制手段以后,企業需要對整個質量風險管理的執行情況及年度風險審查的結果和改進計劃在組織內部進行協商與溝通。協商與溝通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將識別的結果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得到質量負責人的批準;然后,對包括一線操作人員在內的全體管理與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使其掌握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的關鍵環節。質量監督人員與風險管理人員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風險的控制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偏差進行及時的記錄和處理;最后在確保識別出的風險因素全部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對生產出的產品指標檢測情況、生產過程的工藝控制情況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偏差以及偏差的處理等信息進行分析,確認是否出現新的或原來沒有識別出的偏差。如果有,則重新執行風險識別的過程。